云上宣恩报道(记者 瞿亿英 李灿 通讯员 温锋 高岚 )王海涛,是县公安局一名副局长,从警18年,他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忠诚守护一方安宁,把信念铸成永恒,为金色盾牌增辉,践行了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7月,他奋不顾身,徒手擒制服歹徒的事迹也获得了无数网民和群众的称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王海涛,了解他的故事。
2018年7月6日晚,在椒园镇的一处民宅前,24岁的湖南男子黄某与其同居女友因女儿抚养权发生纠纷,黄某情绪失控,手持斧头、煤气罐,叫嚣杀人。椒园派出所民警陈韬回忆道:“因为他的情绪疑似精神失常,然后嫌疑人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突然提了一个煤气罐,还有两桶酒精,就走到木质房屋的堂屋那里,就准备点燃酒精和煤气罐。”
情况紧急,接警后作为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王海涛带领特警迅速赶往增援。到达事发现场,王海涛与民警们发现,黄某所处房屋地势较高,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如果采取强攻,黄某有足够的时间点燃酒精和煤气罐,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稳住黄某的情绪,王海涛决定卸下配枪,只身一人上前与黄某“谈判”。王海涛表示:“因为当时院坝比较高,有个1米4左右,有个石梯子,然后我就边谈边上石梯子,但是他情绪相当不稳定,我越上去,他情绪就越不稳定,所以当时为了打消这种不稳定的情况,我就当他面把佩戴的枪支卸了下来。”
谈判过程中王海涛抓住事件根源,以一名父亲的角色与黄某进行对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涉,黄某的情绪有所缓和,戒心稍减,一直攥在手里的斧头也慢慢放了下来。王海涛瞅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突然一个箭步冲向黄某,将他扑倒在地。一直紧紧盯着现场的特警队员们也迅速反应,不到2秒种,便将黄某牢牢控制。
身为现场最高指挥员,王海涛没有选择稳坐后方,而是冲在最前,直面凶险。事发后,引起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更是头条推送该事件,众多的网友和群众为王海涛身先士卒冲向一线的担当精神点赞。但王海涛却表示:“其实这份荣誉,应该是我们所有参战民警的荣誉,我只是在现场尽到了一个指挥员的本分。”朴实的话语,展现了王海涛的坚守初心。
从警18年,王海涛的这份勇敢与担当,并非来自偶然。在他从警生涯中,像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第一个“冲上去”的情况不在少数。2014年5月15日,王海涛在晓关侗族乡走访,得知网络逃犯返乡,他和民警一道当即将逃犯抓获。同年9月3日,高罗镇一精神病人打伤他人,并将其姐姐拘禁在屋内,时任副政委的王海涛第一个冲上前,夺下菜刀制服精神病人。自2014年禁鞭以来,王海涛更是有4个年头没有回家和家人吃过团年饭了,总是忙着禁鞭巡逻。
18年来,守着参警初心,孜孜不倦,脚踏实地,凡是和他相处过的同事,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那股担当、向上的精神。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王海涛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庄严的誓言,正是有像他一样时刻冲锋在前公安民警,我们生活的社会才更加安定和谐,在这里我们为王海涛点赞,也为许许多多的公安民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