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扶贫故事》年轻猪倌的脱贫路

©原创   06-25 10:34  



6月21日,笔者跟随长潭河侗族乡律吕坝村“尖刀班”成员走进一间新搭建好的养猪场,里面一个身着朴素,脚穿着胶雨靴,双手拿着扫帚不停忙碌地身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经过“尖刀班”同志介绍,知晓他就是该村有名的养猪大户符永辉,他靠着老实本分的性格和勤劳善良的品格,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从致贫到脱贫的华丽转变。

突遭变故致贫困

今年38岁的符永辉是长潭河侗族乡中间河村人,2002年与律吕坝村美丽姑娘马文淼相知相恋并步入婚姻礼堂,入赘到律吕坝村7组,凭着自己泥瓦匠的手艺和妻子的勤劳,一家人的日子过的温馨幸福。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符永辉与妻子更加辛勤地工作,为更美好地未来而努力着。

但天不遂人愿,2012年的一天符永辉年仅3岁的小儿子突发抽搐不省人事,符永辉夫妻连忙送至县医院检查治疗,经过反复检查,儿子的病情被确诊为癫痫,这个诊断书让幸福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虽然医生告知儿子的癫痫病治疗不好,但符永辉夫妻坚决不放弃,为了治疗好儿子,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幸福地人生,夫妻俩放弃手中的工作陪着儿子先后到恩施、武汉、北京各地治疗,不仅用光了家中的积蓄,还四处借款10余万元,即使债台高筑也没有让夫妻俩萌生放弃的念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治疗,儿子的病情终于得到了稳定,但仍需要每月按时吃药,夫妻俩每月得负担近5000元的高额医药费。针对符永辉家的特殊情况,2015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选后,符永辉一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等不靠自图强

“永辉,你家困难大伙儿都知道,钱不急着还先把孩子的病治好要紧。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你又是贫困户,国家对你的帮助更多,别担心啊。”亲朋好友宽慰着符永辉。

虽然被纳入贫困户,但符永辉认为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好好经营,不能靠别人,更不能依着国家帮助,他相信凭着他们夫妻俩的勤劳一定可以早日还清债务,脱掉贫穷的帽子。

符永辉夫妻在家附近打散工,有时还一人打几份工,虽然泥瓦匠的工资不错,但要还清巨大的债务还远远不够。符永辉听在外务工的村里人说在沿海一带的泥瓦工工资很高是家里边的几倍后,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外出务工,尽快还上欠的债务,更好地保障孩子治疗。于是几经辗转,符永辉夫妻落脚在浙江,一个继续从事着泥瓦匠的工作,一个进厂里工作,每个月两人能挣10000余元,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夫妻俩终于还清了债务。

“出去打工是为了还债被迫的,现在债还的差不多了,我们老人年纪也大了,姑娘在县里上学没得人照顾,儿子身体又不好,我们在外面虽然能赚点钱但照顾不到他们,得不偿失,我们还是回家找点事做吧。”

符永辉夫妻商量后,选准了养猪产业回家发展。刚开始夫妻俩购买了20只猪苗,创办一个小型的家庭养猪场。用传统的养猪方法饲养了一段时间后,符永辉发现猪生长效果不好,并且开始出现死猪的现象,病死了8头猪,造成了近2万元损失。遭受挫折,但符永辉越挫越勇,几经琢磨和询问,他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自己饲养猪的技术不成熟。于是2017年5月,符永辉在饲料厂家的邀请下,专程去宜昌宜都养猪基地进行学习,学到了科学管理和养殖技术,并花费近万元购买了10个自由采食槽和自由采食水嘴,方便猪自由采食和喝水。

齐心发展绘蓝图

经过一年来不断地摸索和学习,符永辉的养猪规模从刚开始的20头发展到了下半年的120头,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同时还修建了规模化科学养猪场。2017年,符永辉的生猪出栏达110头,收入近20万元,净收入6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符永辉说:“人只要勤劳就没有什么事办不到,只要我一步步积累,不仅脱掉贫困的帽子,还要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今年,符永辉计划进一步扩大养猪规模,新建大型养猪场地,走自繁自育模式,计划年出栏生猪150头以上,年收入8万元以上,同时带领村里另外2个贫困户共同发展养猪产业,将自己的好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他们。

回想起自己家庭因病返贫,在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不仅没嫌弃还鼎力相助,同时自己身为贫困户,符永辉更加懂得贫困户想奋发图强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也更加了解脱贫致富的不易,他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回报乡亲,回报社会。

秉持着这种信念,下一步符永辉计划出钱聘请村里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帮忙养猪,并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带动他们一起养殖,共同发展。

随着日子越过越的红火,符永辉也在一步步为自己和贫困户走出一条脱贫之路。

通讯员:杨雯杰 向翰林

责任编辑:刘亚丽

值班总编:孟英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