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东西湖区、蔡甸区、黄陂区2018年春季禁渔联合执法行动启动仪式。通讯员 李红梅 摄
长江商报消息 3月1日起长江汉江武汉段全面禁渔
□本报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李红梅
3月1日,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黄陂区春季禁渔联合执法行动在汉江边上的石榴红村举行,标志着2018年春季禁渔工作全面开启。长江商报记者从武汉市长江汉江禁渔领导小组了解到,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止,长江、汉江武汉段实施全面禁渔,为期4个月。
在不少水生生物专家看来,每年4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鱼儿们得到充分的繁衍生息,为此,呼吁全面禁渔的声音一直存在。根据目前已到征求意见阶段的方案显示:我国计划从2020年起,在长江流域干流和重要通江湖泊全面禁渔,为期十年。
长江流域春季禁渔全面启动
3月1日0时起,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闽江和海南省内陆水域等重要水域正式进入为期4个月的春季禁渔期。农业部在长江上、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珠江西江和淮河干流等7地举行春季禁渔同步执法活动启动仪式。
在湖北省武汉市,根据《2018年武汉市长江汉江禁渔期制度实施方案》,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禁止所有餐馆、酒楼、集贸市场销售江鱼。严格做到渔船靠岸入港、网具入库封存、人员离船上岸,实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
禁渔范围为长江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新河口以下至新洲区举水河口江段及通江支流,汉江蔡甸区谢八家以下至汉阳区南岸咀江段。禁渔期间,国家级水产原种场需采捕长江天然水产苗种、有关科研单位进行长江渔业资源调查的,按规定向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整个禁渔期都会坚持巡查、打击非法捕捞。”蔡甸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毛洪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执法队将在禁渔期间,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精准发力,做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渔网,市场无江鱼”。
近年来,在蔡甸区禁渔期间,蔡甸区成立两套专班开展每周不定期24小时巡查,重点打击非法捕捞源头,同时,发动基层群众社会监管力量,非法捕捞行为逐年递减。2017年的汉江禁渔,严厉打击了违法捕鱼行为,处理违法行为七起。
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002年起,农业部开始在长江中下游试行为期三个月的春季禁渔。2003年起,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共涉及长江流域10个省(区、市),8100多公里江段。禁渔范围为云南省德钦县以下至长江口的长江干流、部分一级支流和鄱阳湖区、洞庭湖区。葛洲坝以上水域禁渔时间为每年2月1日-4月30日,葛洲坝以下水域禁渔时间为每年4月1日-6月30日。禁渔期间,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活动。
2015年12月23日,农业部发布通告(农业部通告﹝2015﹞1号)公布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对禁渔时间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延长,统一了长江上中下游的禁渔时间,并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使禁渔期能涵盖长江流域大部分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繁殖期。具体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调整后的禁渔期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赤水河2017年开启“十年禁渔令”
2016年12月30日,农业部网站发出《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决定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止,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10年。这是四川省首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
春季禁渔实施已15年,不过在不少水生生物专家们眼中这种禁渔制度的力度依然不够,对长江进行全面禁渔10年成了专家们共同的期盼。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最负盛名的鱼类学家之一的曹文宣,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等多位专家早已提出建议,长江流域10年禁渔,给鱼类繁衍以充分时间。目前已到征求意见阶段的方案显示:我国计划从2020年起,在长江流域干流和重要通江湖泊全面禁渔,为期十年。
关于为何计划全面禁渔时间是10年,有专家认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4-5年达到性成熟,10年时间够四大家鱼增殖两三个世代,水生植被也将得到一些恢复。对于以鱼为食的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来说,禁渔10年也是它们长久生存下来的希望。而且通过全面禁渔保住长江这个天然种质资源库,恢复长江野生鱼类的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到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和未来。
农业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988年开始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201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4288.36万吨,捕捞产量1619.32万吨,养殖产量占比超过7成。
武汉市农科院水科所工程师、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英武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水产养殖是供应老百姓餐桌的重要保证,水产部门主要是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存、良种选育与扩繁,水产养殖与营养,水产病害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
长久以来,影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过度捕捞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专家们认为,不但过度捕捞的问题要解决,其他制约因素同样要解决,水利工程与水生生物的繁殖需求要相协调。专家集体呼吁,10年全面禁渔只是保护长江的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恢复长江生态系统,让长江生态链条重新运作起来,还需要国家加大重视程度,从多个制约因素切入,为长江撑起一把全方位的“保护伞”。
对话
武汉市农科院水科所工程师刘英武:
10年禁渔不影响老百姓“餐桌”
长江商报:餐桌上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需要多久才能够繁殖下一代?
刘英武:具体细分到不同的品种时间不完全一样,比如青鱼需要7-8年,草鱼是4-5年,花鲢也是4-5年,白鲢是3-4年。不过四大家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用来育种的亲本培育和我们平时吃的鱼,是两个概念。比如说草鱼可能2斤左右就能吃了,但是用于育种的至少要七、八上十斤才行。
长江商报:也就是说长江一旦全流域实施禁渔,并不会影响老百姓吃鱼?
刘英武: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能力比较差,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比较少。鲤鱼、鲫鱼有人工养殖的,野生的也不少。单从老百姓吃鱼的角度来看,长江流域开启10年禁渔不会有影响百姓对淡水鱼的需求。
长江商报:禁渔对长江能起到什么作用?
刘英武:整个长江流域有很多特色鱼类,无序的捕捞会让整个流域生态失衡。并不是所有的野生鱼类都适合人工培育,自然水体才是这些鱼类最良好的栖息场所。所以禁渔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手段,我们目前在禁渔期会做的放生、放流也是一种手段。农科所还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品种进行培育,比如武汉自主研发的“先锋一号鲌”抗病害能力强,覆盖全产业链,包括苗种繁育、鱼苗销售、集约化养殖现场和深加工等。
编辑:钟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