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州庆假期第一天,很多新人会选择在今天步入婚姻的殿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时下最流行的婚礼,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人会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向即将出嫁的姑娘送上祝福。
△ 土家十姊妹歌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婚俗的演变,婚礼的时间和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变化不仅有形式上的新鲜感, 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在婚俗的不断演变过程中,我们既要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土家族传统的婚 俗。
传统的土家族婚俗有陪十姊妹唱祝福歌,歌词内容表达的是出嫁女对兄弟姐妹、对父母的不舍,劝告新娘出嫁后牢记家庭团结、夫妻和气,妯娌礼让以及亲邻里,敬尊长、待亲朋、孝父母、重礼义、明廉耻等方面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歌唱时引经据典,聆听细品入情入理。如,“绣花盖头头上蒙,哥哥嫂子把亲送。别家忙得金满斗,爹娘忙得一场空。脸哭肿来眼哭红。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许多根。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又怕女儿吃不饱,又怕女儿受风寒。为制嫁妆操碎心,只因女儿生错命。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妈来箭穿心。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
△ 陪十姊妹
△ 唱“祝愿歌”
十姊妹歌又称哭嫁歌,是分布在宣恩县长潭河、椿木营、万寨等乡镇及武陵山部分土家族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婚礼仪式音乐。
哭嫁应该说是十姊妹歌的上篇,因为在宣恩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都要哭嫁,还要唱“十姊妹歌”,用“哭”和“唱”的这种特殊方式来庆贺出嫁结婚这一人生最大喜典。哭嫁,时间长短不一,多则达数月,少则几日。一般是从男方择定了结婚的黄道吉日,到女方报送期单时便拉开了哭嫁的序幕,直到新娘出嫁那天上轿之前方才结束。十姊妹歌则是由陪新娘的“十姊妹”为其以歌代哭,从开台到圆台,都是以歌的形式进行,把新娘真声哭嫁的内容歌乐化、拓展化和仪式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姊妹歌是哭嫁形式的演变与哭嫁内容的延伸,是土家族一种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民俗文化现象。
△ 以歌代哭
十姊妹歌长期以来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但由于是一种民间群体性集体创作传承,所以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据调查,1949年以前,土家族姑娘几乎都没上过学、读过书,因此十姊妹歌的传承除了口头传承这个途径外,几乎再无其他传承方式可言。而传承方式主要有母传女、祖(母)传孙(女)、姐(嫂)传妹、姑传侄(女)等形式。各地都有一批承载十姊妹歌数量较多的“歌师傅”、“歌篓篓”,只要周围邻近的姐妹前来求教,她们往往毫不保留地传授。1949年以后,随着在民族地区积极推进教育普及扫盲运动,一些能认字的十姊妹歌爱好者,便开始把一些歌抄录成册,然后在小范围内传阅,十姊妹歌就是靠民间这种自然传承方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恩施这片养育了无数土家儿女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儿女以崭新的姿态生活在这个新的时代,但是无论生活方式如何改变,婚礼的形式如何变化,人们对新人的祝福永远不变。
来源:网络综合
责任编辑:李维
审核:孟希承 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