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公厕在哪儿?

05-25 08:37  

2015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扩建厕所2.2万座;2016年将在公厕建设上花费125亿元,改造超过2.5万座……近年来,“厕所革命”在多地取得进展,但一些城市的“如厕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布局不合理“一厕难求”。据有关公厕布局要求,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应每300米到500米设置一座厕所,一般街道千米内设置一座公厕。然而记者发现,有地区几公里公厕难寻,一些人流量大的商业区、广场车站厕所格外缺乏,常出现几十号人排队上厕所的情况。

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欠缺。有调查显示,女士如厕时间是男士的1.5倍,不少小孩也由妇女带着上厕所,理想的女厕空间应是男厕的3倍,然而规划却常被“一刀切”,男厕所不用排队,女厕所排长龙的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节假日“大考”,缺厕所更为突出。黄金周长假,各景区都迎来“人潮”,临时厕所数量却“岿然不动”。记者今年4月份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看到,赏樱者人满为患,公园北门西侧一排简易厕所却都锁着门。

指示标志模糊不清,临街厕所“进不去”。指示牌指示不清,导致不少市民在找厕所中“迷路”,一位道路安全协管人员曾感慨,每天问厕所的人数仅次于问路者。一些找厕所的APP也不能有效指引。

“大城市内公厕少,游客提裤满街跑。左拐右拐仍不见,急得捂肚嗷嗷叫。”这句顺口溜虽有些夸张,却生动反映了一些城市公厕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的现实。

业内人士建议,严格落实相关规范条件,做好规划、合力配套,坚持公厕建设与新建道路和小区同步进行,同时科学选址、精心规划,做好后期管理和维护,并保证一定的投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朱寒利

审核:孟希承 吴承明